垃圾分類 宇通先行
目前,鄭州市生活垃圾每日產量已超5000噸,它們正以驚人的速度淹沒著我們美麗的家園。科學地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將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量,實現部分垃圾資源化再利用。
根據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鄭州將以推行垃圾分類和清潔直運為突破口,以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為目標,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試點先行、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綠都城小區作為中原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由宇通集團成員企業—鄭州傲藍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試點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廣項目。
8月27日,由鄭州傲藍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鄭州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實施試點啟動儀式在鄭州市中原區綠都城小區舉行。活動以“垃圾分類我先行”為主題,現場有隆重的簽名活動,還有垃圾分類游戲、環保科普、廢舊物品兌換等活動,更有熱心公益的小區夕陽紅模特隊阿姨們的友情出演。
數百名小區居民進行了現場簽名,熱心公益的小區夕陽紅老年模特隊來到了現場,她們用廢報紙、塑料袋、飲料瓶等多種廢舊物料做成衣服、飾品、裝飾品等,用獨特新穎的方式展示了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同時,傲藍得環保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現場進行設備演示及操作講解、發放宣傳手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綠色生活方式。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廣場中央,居民在四個不同的垃圾桶前排起了“長龍”,桶上分別標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字樣,居民們挨個將寫有“報紙”、“紙杯”“廢油漆桶”、“廢墨盒”、“電視機”等字樣的卡片投進對應的垃圾桶。原來,這是正在進行的垃圾分類游戲,在娛樂的同時以培養居民對各種垃圾進行正確分類的意識。
通過此次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增強了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促使社區居民能夠積極參與到實踐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從而不斷提高社區居民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據《鄭州晚報》消息,8月28日,鄭州市第一批智能分類垃圾箱正式在中原區綠都城小區上崗,全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實施試點啟動,鄭州的小區處理垃圾正式進入智能化時代。
28日上午10時許,在中原區綠都城小區廣場西北側,四個標有紙張、塑料、金屬、玻璃不同字樣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和一個有害垃圾收集箱等電子設備引起群眾圍觀。
中原區垃圾清運公司張經理說:“小區內每戶都有一張智能卡,只要有序合理投放,垃圾分類智能卡上將會產生積分,一積分相當于一分錢,這些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禮品。”
現場一名小區居民插話問:“如果有人故意將其他垃圾比如木頭投進垃圾分類箱中后會不會得到積分?”工作人員解釋道:“這次投放的垃圾分類機帶有智能識別系統,對此類行為將反饋給管理員,然后管理員會對此不良行為進行警告,如果警告后,再次發生,就會對該智能卡上的積分根據規定進行扣除。”
張經理介紹,9月1日后智能分類垃圾箱正式進入試用期,根據計劃,中原區將在綠都城等五個社區進行試點應用,今天在綠都城小區共投入了三組,這三組垃圾分類投放箱能滿足該小區4000戶居民的使用。“這次垃圾分類試點的啟動,引導居民逐步養成生活垃圾主動分類的習慣。在試點取得成效和經驗的基礎上,由點帶面,全面展開,力爭到2020年底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