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環衛矛盾凸顯 環衛管理提升需注入新活力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延續下來的環衛管理往往采用財政全額撥款、集中實施和垂直管理的運作模式,這種模式存在明顯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環衛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提升環衛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環境衛生質量,必須將環衛管理推向市場,為環衛事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開辟新道路。
就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期望而言,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的環衛事業發展總是相對滯后,保潔質量不盡人意,主要原因如下:
1.傳統環衛管理模式存在固有的弊端
在傳統環衛管理模式中,建管一家,自建自管,壟斷經營,缺少競爭,缺乏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難以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管理機構過于龐大,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服務質量差;主管部門被日常事務纏身,疲于應付,無暇顧及環衛管理長遠和深層問題。長此以往,人們也對環衛工作產生諸多誤解,認為維護市容環境“是政府的事情,與個人無關”,對環境衛生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維護環境衛生的意識與行動卻停滯不前。
2.資金來源單一,環衛經費嚴重不足
環衛部門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在傳統管理模式中,環衛經費來源于財政全額撥款,由于財政資金申請程序多、過程長,資金撥付相對保守,又沒有其他資金來源,環衛經費嚴重不足,這是環衛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保潔質量難以提升的根源。
以濱州市城區保潔經費為例,2012年,市財政撥付保潔經費1425萬元,加上環衛收費返還380萬元,共計1805萬元,平均每平方1.97元,相比省內其他地市(濰坊市3-4.49元,煙臺市2.4-6.0元,日照市2.97-4.55元),撥付標準低。并且,因沿街生活垃圾清運、公廁維護等工作市財政撥付標準低,為維持運轉不得不擠占保潔經費,致使保潔費用嚴重不足。保潔經費不足進而導致以下問題:一是環衛機械設備數量少,保潔質量低。由于環衛經費不足,清洗清掃及清運車輛不能及時更新,環衛機械設備數量少,機械化作業水平低,作業水平、作業標準和城區衛生面貌難以得到顯著改善和明顯提升。目前,濱州市環衛處全轄保潔面積916.3萬平方米,其中主路面409.8萬平方米,僅有各類清洗清掃車6臺,承擔著市城區全部機械化清掃清洗任務,且老化嚴重,目前雖勉強運轉,但維修頻繁、費用高,工作效率低。二是環衛工人待遇低,影響社會穩定。財政撥款數額決定環衛工人的工資定價標準,環衛工人工資待遇低、與勞動量不成正比在國內是普遍問題,既影響環衛隊伍穩定,又影響社會穩定。目前,濱州市保潔工人工資標準為700元/月,遠低于1220元/月的最低工資標準,且沒有“五險”一金等待遇,只繳納200元/人/年的意外傷害保險。出現事故后,賠償費用難以承受,工人訴求多,遺留問題大,不利于社會穩定。另外,環衛工人待遇低,造成招工難,人員流失嚴重,并且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已達58歲,導致保潔隊伍極度不穩定。三是保潔人員配置不足,勞動強度大。根據建設部《城鎮市容環境衛生勞動定額》規定,人均保潔面積為2750-4000 m2,而國內大部分城市保潔人員配備不足,勞動強度遠高于限定標準。以濱州市為例,如果取最高值4000 m2,市城區916.3萬平方米的保潔面積至少應配備保潔工人2291名,目前只有594名,人均保潔面積高達15400平方米,部分路段1個保潔工人承擔20000-30000平方米的保潔面積;且《定額》中規定人均日工作時間為6.5-8個小時,我市保潔工人實際日工作時間在12個小時以上。
3.環衛工作量不斷增加,工作難度日益增大
一方面,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保潔面積逐年增長,導致保潔經費更加緊張,加大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和機械作業壓力;另一方面,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垃圾量激增,垃圾種類多樣化,給垃圾清運和垃圾處理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以濱州市為例, 2012年市環衛處全轄保潔面積914.4萬平方米,2013年新增2萬平方米;目前市城區每天清運生活垃圾近400噸,現有垃圾清運車輛和垃圾處理設施已經超負荷運轉,將難以滿足未來垃圾量增長的需求。
4.人力資源管理現狀中存在不利于環衛行業健康發展的因素
一是人員老化,領導干部隊伍、技術工人隊伍后備力量不足,普遍專業水平不高。領導班子年齡結構偏大,專業水平不高;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中層管理干部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年齡結構相對合理,但以初級職稱為主體,不能適應環衛行業發展需求;技術工人學歷偏低,掌握新技術能力欠缺;農民工及編外人員為主體的一線作業隊伍不能適應環衛行業服務水平提高的要求。二是超過50%的員工對職業認同感和自我角色的評價偏低。三是職工對目前崗位與人員配置的激勵力度和執行監督的力度不很滿意。四是薪酬與同類行業相比偏低,工傷保險、定期體檢、帶薪年假等基本福利還未覆蓋整個行業。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市容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環衛部門在管理、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戰,一直以來“管建合一,一手包辦”的計劃經濟式運作模式也受到質疑。傳統的環衛管理運行機制導致環衛管理機構龐大、效率低下,環衛保潔及垃圾收運處理市場壟斷、缺乏競爭,資金來源單一、環衛經費緊張,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環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和管理運作機制需要新的環衛運作模式,目前,順應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潮流,將環衛工作全面推向市場,提升城市環境衛生質量,推進城市現代化進程顯得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