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溫暖丨倡導垃圾分類,共筑美好家園
垃圾分類,對大眾來說并不算一個陌生的詞匯。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就刊載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這是我國首次提出“垃圾分類”概念。2000年6月,8個城市開啟垃圾分類收集試點。然而,20余年過去了,垃圾分類的效果仍不盡如人意。造成垃圾分類無法快步推行的原因有很多,首當其沖的便是人們分類意識的問題。
為增強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垃圾分類人人知曉、全民參與的共同目標,傲藍得環境開展了一系列的垃圾分類宣傳督導活動。
宣傳工作進社區 分類理念入人心
在宣傳工作方面,傲藍得環境開展了“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百日行”、“志愿服務進家門”、“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等多樣化的活動。
在入戶過程中,社區志愿者與垃圾分類督導員挨家挨戶向小區居民發放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手冊,告知居民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對環境的好處,讓他們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活動中,宣講人員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現場還擺放了藍色、綠色、紅色、黃色四個分類收集桶,這是工作人員特別為孩子們準備的垃圾分類學習道具,幫助他們具體了解如何分類垃圾。引導孩子們學習如何識別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現場督導保落實 正確投放有指引
為了實時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確保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到位,傲藍得環境還安排了督導員在垃圾點位進行現場旁站督導。
“您好,塑料袋是屬于其他垃圾,菜梗菜葉是廚余垃圾,下次可以在家里分開后再下來投放,感謝您配合垃圾分類工作。”在垃圾分類站點旁,傲藍得環境的志愿者們耐心地指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是場革命,一開始總是有人分不清楚,就必須有人督導、提醒,時間久了居民就慢慢習慣了。”傲藍得環境的工作人員在介紹經驗時,特別強調督導員的重要性。
垃圾點位勤清潔 精細化管理見成效
小區垃圾投放點是生活垃圾的主要投放處,若不及時清洗,就會滋生細菌和異味,增加傳播疾病的隱患。小區環境優美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垃圾箱體和垃圾桶的干凈與否,也影響著小區的居住環境。
在垃圾分類宣傳的同時,傲藍得同樣重視垃圾點位的衛生管理工作。每天對分類設施進行定期的除臭和消殺,確保垃圾點位的整潔衛生。
定期清潔垃圾投放點位不僅有效加強了垃圾桶的維護管理,提高垃圾桶的使用壽命,也讓小區業主們更加愿意“往前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從而杜絕垃圾不入桶和不分類的現象,讓小區盡可能減少污染,共同維護小區環境的衛生。
傲藍得環境的垃圾分類宣傳督導活動贏得了轄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同時極大地提升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和參與度,營造了垃圾分類良好氛圍。參與活動的居民紛紛表示將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為創建無廢小區、共建綠色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生活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分類不僅是城市環境建設的關鍵環節,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
傲藍得環境將堅持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工作,推動全民綠色化生活新風尚,努力為地球多添一抹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