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謀局 | 中國首臺新能源礦卡誕生記
自建國以來,隨著我國礦業的逐步恢復和發展,礦山運輸工具也隨之更新迭代。如今,在莽莽礦山里奔跑著的新能源礦卡,就是最好的見證者,它們穿梭于礦區中,與青山交相呼應,用潔凈的能源,為我國綠色礦山建設默默貢獻著力量。
那么中國首臺新能源礦卡是如何誕生的?這背后,其實是一個關于使命與擔當的故事。
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中國礦業飛速發展,生機盎然,中國開始由一個礦業小國躍入世界礦業大國的行列。在這個時期,傳統燃油礦卡憑借強大的牽引力和載重能力,能夠有效地完成各類繁重、大規模的礦山運輸任務,在推動礦山建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2009年,國家明確提出發展綠色礦業的要求確定“2020年基本建立綠色礦山格局的戰略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宇通礦卡以使命為擔當,開啟了探索新能源礦卡的道路。
“我們大概是在2017年之前,就有研發新能源礦車的想法了。”宇通礦用裝備整車總布置工程師高強表示。而做成這件事,宇通礦卡不但有信心,也有底氣和實力。
彼時市場上掌握新能源技術的科技公司,傳統的工程機械不是其擅長的領域,傳統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對新能源技術的了解和應用又很受限,而宇通礦卡不同。早在20年前,宇通就開啟了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在宇通集團的客車板塊,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應用非常成熟,宇通重工又在工程機械領域深耕60多年。此外,宇通礦卡自2008年進入礦用裝備市場,也沉淀了十多年礦車市場經驗,深知什么樣的產品更能夠適應礦山作業需求。
不僅如此,面對“三電”對礦山環境的適用性等難題,宇通礦卡成立技術專項小組,充分結合礦山場景和新能源技術,用了半年時間,完成產品設計。
在“雙領域優勢”和專項技術的加持下,宇通新能源礦卡問世的進程大大加快。2018年7月,第一輛宇通純電礦卡正式下線。
走出車間,但尚未經歷市場的檢驗,并不意味著車輛徹底研發成功,因此第一批生產的2輛宇通純電礦卡下線之后,第一時間,就分別發往南方礦區和北方礦區,驗證車輛在高原、高寒、高溫、砂石骨料礦、煤礦、金屬礦等不同環境的適應性。
歷經一年時間宇通礦卡獲得了純電礦車在各種礦山工況運營的原始數據,在試用過程中,技術針對試驗的問題,結合礦山工況及試驗數據,優化配置與程序,成功打造出行業首款正向開發的純電礦車。
在車輛試驗過程中,一直想用純電礦卡的泰州風悅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春華高度重視,在鄂爾多斯的煤礦上,他親自駕駛試車,幾個月下來,宇通礦卡用實力贏得了認可。隨后從內蒙到新疆,從新疆到西藏,宇通礦卡都交出了高分答卷。
如今,在全國大大小小的礦山、港口里,宇通純電礦卡數量越來越多。那些轉動著的車輪,在助力客戶運營降本增效的同時,也為綠色礦山建設穩步推進,擦亮美麗中國綠色底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