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過人間煙火,再來聽聽環衛人的心聲
一夜之間,在許多城市消失已久的地攤、夜市,以最高調的姿態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中來。政府支持、網絡熱議、群眾參與,以至于打開后備箱,擺上小貨架,立刻就能融入進這一當下最時興的潮流中來。“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夜間經濟的繁榮為許多人增添了生活中的美好,但在這煙火氣息延續的背后,則是許多環衛人的辛勞與無奈。
熱鬧背后的苦惱
在地攤經濟重啟之后,傲藍得二七分公司轄區內的荊胡社區附近迅速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夜市,而在夏夜微風中逛吃逛吃的快意也讓這里迅速火爆了起來。商販和餐飲攤位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地上隨處可見的塑料袋、食物殘渣和油污等垃圾,給周圍街面帶來了巨量的污染。
為了應對這一變化,傲藍得二七分公司結合出攤規律迅速做出調整,在18:30-23:00安排人員加班值守,不間斷對這一區域進行清掃,并對數倍于以往的垃圾進行收集和清運。當夜市散去,環衛工人還要在深夜和清晨時分利用三輪沖洗車,使用火堿溶液對路面進行反復沖洗,才能在早間交通高峰到來前褪去路面的餐飲油污,還路面本色。
在湖北監利縣,同樣的事情也在發生。傲藍得監利項目增設了18:00-22:00班次,安排專人加班值守清掃。而凌晨時分,環衛工人們又開始了早間的普掃工作,他們要在7:00前將垃圾清掃殆盡,并對路面進行沖洗,確保早高峰的暢通。而一些較晚關門的攤位遺留下來的垃圾袋、一次性碗筷和散落餐廚垃圾,迫使環衛工人要比以往更早地開始工作。
誠然,助推地攤經濟是順應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促就業、保民生的重要舉措,我們應當對其持有正面態度。但如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權衡一樣,地攤經濟的發展也需要在有效的約束與管理中有序開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否則最終“地攤熱”喧囂過后,其帶來的市容環境壓力最終將反噬者這一業態的發展。
應對地攤經濟火爆的新局面,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來力保經濟與環境發展的難平衡。首先是有效的管理。目前許多城市也在這方面進行了努力與嘗試,通過規劃布點、明確管理等政策措施,定時間、定地點、定業態、定費用、定管理,來確保地攤經濟的有序發展。其次,環衛服務企業也需要逐步嘗試豐富應對手段。在湖北監利,傲藍得監利項目在市政主管單位的引導下,在規劃擺攤區域增設了移動垃圾收集車和垃圾桶,一定程度上為環衛工人減輕了些許負擔。
而最重要的,是所有攤主與消費者遵章經營、保護環境意識的共同提升。再科學的管理,再豐富的保潔手段,如果沒有相關方的共同遵守與執行,城市環境最終只能落入一句空談。地攤業態能夠繁榮發展,是因為它有效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但試想如果經濟的發展需要共同的居住環境來買單,那么市民們的幸福感,還能夠存在么。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在那“人間煙火”繚繞的背后,是無數環衛工人起早貪黑,用更多辛勤付出努力保障夜間經濟的良性體驗。在擺攤、消費的同時,少扔一片垃圾,多一分保護環境的意識,都是對這些環衛人的勞動的最大尊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