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環衛作業進入3.0時代 主要道路100%機械化清掃
行走在市區的大街小巷,大家不光能看到環衛工人辛勤勞作的場面,還能不時看到清掃車來回穿梭的場景。8月15日,記者從市城管局環衛處了解到,我市率先在省內實現市區主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100%,環衛作業進入3.0時代。
環衛工人從手握大掃帚逐漸變成手握方向盤
當日13時許,陽光并不十分強烈,但室外仍熱浪滾滾。記者在市區勞動路上站了不到5分鐘,額頭上的汗珠已經開始往下滴。此時,環衛工人黃春花正和其他3名同事一起對慢車道、人行道進行清掃。綠化帶另一側,清掃車正在對快車道進行保潔。
“現在工作量已經減小了,幾年前快車道也要人工清掃。”黃春花說,以前,他們要負責人行道、慢車道、快車道的保潔,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有時候有危險。如今,機械清掃的加強,讓他們的工作壓力減輕了不少。
當日14時許,在市區榆柳街,一輛水車正用高壓水槍沖洗街道,環衛工人拿著掃帚跟在后面清掃油漬、紙屑等。榆柳街雖然不長,但有不少店鋪,積存油漬、污泥不可避免。水車沖洗一遍,污垢基本上積不起來。與以前比,環衛工人雖然每天仍然要清掃,但省力多了。
用技術手段提高環衛作業效率
“機械清掃,效率可抵二三十人。”市城管局環衛處副主任周建生介紹,許昌環衛工作已進入3.0時代。1.0時代,純人工作業,垃圾按日清掃;2.0時代,“人工+機械”,垃圾時出時清;3.0時代,以機械為主、人工為輔,垃圾不落地,避免二次污染。
眾所周知,環衛車輛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環衛工作效率,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在保證一線環衛工人安全的同時,實現了環衛作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機械作業型的轉變。
據介紹,一輛清掃車,臂展4米,每個工作日能行駛45公里、清掃18萬平方米,抵得上20名清掃員,大大節省了勞動力。5噸以上的大型清掃車輛還有道路清洗和吸污功能,能對道路進行高效清洗,對抑制揚塵、提高道路保潔質量非常有效。不光是地上的垃圾,連道牙上的灰塵、小石頭它也能吸進“肚子”。
在省內率先實現市區主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100%
近年來,環衛機械設備不斷升級。我市不斷爭取財政支持,加大對環衛設備的投入力度,添置了掃地車、灑水沖洗車、電動清掃車等新型環衛作業車輛60多臺。品種多樣、功能齊全的高科技環衛車輛在環衛作業中逐漸唱起“主角”。
隨著大批環衛車輛投入運行,我市環衛部門根據城區道路實際情況,構建了“大中型洗掃、清掃車為主,小型電動掃地車保潔為輔,每天定時沖洗道路”的作業模式,轉變了環衛工作運行模式,由單一的人工清掃轉變為機械洗掃和人工撿拾相結合。
我市在省內率先實現市區主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100%,市區主干道每平方米灰塵含量低于5克,次干道每平方米灰塵含量低于8克,環衛裝備水平及環衛作業質量處于全省環衛行業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