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駁多重生態圈 “大環衛”搖身變成香餑餑
你眼中的環衛,只是“環衛”?我眼中的環衛,卻不僅是“環衛”。如果說背靠大樹好乘涼,那么環衛市場就是背靠多棵“大樹”,實現了非一般的超越。
以往,人們對環衛的印象總停留在撿撿垃圾,掃掃大街。這就好比人們總覺得,撿垃圾,掃大街能有什么前途。這也是為什么,好像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掃大街”搖身一變成為香餑餑,與環保相關的,與環保不相關的,都想來分一杯羹。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被冠以“大環衛”之稱的市場突然炙手可熱。稍不留神,環衛市場就火了,這種爆發態勢就連非業內人士都開始有所感知。
這個市場究竟“火”到了什么程度?僅9月一個月就簽約20多個項目。這個市場究竟還能“火”多久?作為城市管理的剛性需求,產業潛力無可限量。那么,這個市場究竟是怎么火的?
實際上,環衛清潔并不是新出現的領域,卻是近幾年才火起來的領域。而且,大環衛市場可謂是“火”地理直氣壯,逾2000億的預估空間依然讓很多業內人士覺得略顯保守。
城市化進程加快,更多地域被納入城市統一管理范疇,保潔面積不斷增加,保潔需求持續擴大。再加上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逐漸提升,被列入環衛清潔工作列表中的名目只增不減,這意味著整個環衛市場能夠涉及到的范圍越來越大,一直擴充著市場容量。
業務范圍擴大只是基礎,市場化程度加深才是環衛產業繁榮的契機。環衛清潔工作從政府一手包辦到委托第三方運營,或者是政企雙方合作,這都為環衛市場打開了資本進駐的豁口,加速推動了“大環衛”架構的形成。
當然,一個行業是否能夠發展下去,最根本的條件依然是“需求”。那么,是什么樣的需求支撐起了千億環衛市場?
從環衛清潔最基本的業務,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開始說起,這就涉及到了目前環保領域頗受歡迎的固廢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這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幾乎處處都有環衛產業的身影,從環衛設備到環衛服務,其與固廢處理相關業務緊密相連。
而說起環衛清潔另一項基本業務——道路清掃和保潔,這已經無法與各地的揚塵治理行動分割開來。無論是要提高交通要道灑水頻率,還是切實抓好主城區降塵工作,環衛清潔工作都始終貫穿全過程。也就是說,環衛清潔與大氣污染治理同樣有交集點。
就連水處理萬億市場,也為環衛事業貢獻了不少力量。住建部市容環境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張益就曾說過,環衛的核心功能是保潔和排污。“排污”也包括污水處理,中科院院士張杰指出,雨污也是黑臭水體形成的污染源之一,所以環衛與城市水污染治理的關系密切。更多的還有,城市管道疏通,村鎮污水處理,河道污泥清理等。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大環衛”已經將觸手伸向了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而不再是龜縮一隅。這也就不難理解,環衛市場還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有著不得不說的故事。前端垃圾分類歸環衛管,末端資源再利用歸循環經濟產業,這相當于環衛相關企業產業鏈又有了新的延伸空間。
如果單從環衛市場自身的發展上來看,一方面,“大環衛”與“互聯網+”模式的接駁絲毫不比其他領域慢。從某些層面來說,借助城市發展便利,智慧環衛的推廣速度還會更快。另一方面,以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國際合作委員會成立為契機,環衛市場率先搶占了“走出去”機遇。
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這正是環衛產業與環境保護各個領域關系的真實寫照。觸手可及的地方似乎都成為了環衛業務能夠延伸到的土壤,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環衛”,背靠眾多受資本垂青的環保市場組成的堅強后盾,茁壯成長。